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
打造“育训共同体”构建劳动教育新模式
孙兵
劳动教育学习计划可以“私人定制”啦!当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2级新生听到这一消息时,对劳动教育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期待。这是学校从2019年实施劳动教育教学改革以来,精准把握劳动教育理念、创新劳动教育模式、打造劳动教育“育训共同体”特色品牌的一个缩影。
凝聚“一体”共识
“一体”是指打造一个劳动教育“育训共同体”。这是劳动教育的建设目标。“育训共同体”是以学生为中心,以学校为主导、企业为支撑、家庭为基础、社会为依托,将劳动观念教育与劳动技能培训紧密结合的协同育人组织。学校以“育训共同体”为动态单元,聚合教与学两方面的力量,聚集校内外各种劳动教育资源,聚焦“五育并举”劳动教育中国特色、“知行并进”劳动教育育人成色、“育训并重”劳动教育职教底色,聚力提升劳动教育教学质量。
设置“二线”路径
“二线”是指劳动教育的组织方式,即采取“集中与分散”两种方式进行。在劳动观念教育阶段,以“教师集中引导学习(第一学期)+学生分散自主学习(第二至第六学期)”的方式进行;在劳动技能培训阶段,以“学校集中组织劳动实践周(每学期)+学生分组选择实施劳动任务(平时)”的方式开展。根据不同的集散方式组合而成的共同体成员,能够针对不同的劳动任务开展适合的劳动教育。“集中规范引导”与“分散选择实施”两条主线相结合的集散式教育方式,既是“育训结合、德技双修”的要求,也是劳动教育“育训共同体”的组织原则和实现路径。
搭建“三维”网络
“三维”是指劳动教育的教学模式,即通过“五方联合、五元结合、五育融合”三个维度密织劳动教育网。“三维”也是劳动教育“育训共同体”的建构方式和体系架构。学校分别从劳动教育的实施主体、培养内容、培养方式的角度,基于“五方联合”,实现学校、企业、政府部门、社区、家庭等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,解决劳动教育“谁来教”的问题;基于“五元结合”,实现劳动观念、劳动能力、劳动精神、劳动习惯和品质、劳动成果等劳动素养提升目标,解决劳动教育“教什么”的问题;基于“五育融合”,实现以劳树德、以劳增智、以劳健体、以劳润美、以劳强技,解决劳动教育“怎么教”的问题。
实施“四驱”联动
“四驱”是指劳动教育的行动措施,也是劳动教育“育训共同体”的运行机制和实施策略,即根据劳动教育的“三维”网络,从每个维度的集散式教育要求出发,驱动“四个主体”“四项工程”“四种机制”全方位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工作。学校基于“五方联合”维度,驱动学校、学生、家庭、社会“四个主体”形成劳动教育合力。在提高学校牵引力方面,做好劳动育人目标的顶层设计;在激发学生原动力方面,筑牢劳动价值观教育底线;在发挥家庭亲和力方面,畅通家校协同劳动育人渠道;在培育社会推动力方面,拓展劳动素养培育空间,增强对全员劳动育人的把控能力。基于“五元结合”维度,驱动“四项工程”提升劳动教育实效。在开展劳动教育项目化教材建设工程、数字化管理赋能工程、实战化岗位拓展工程、个性化学生发展工程中,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方向选择劳动任务内容,展示劳动成果形式,定制个性化的劳动教育学习计划,形成“一生一策”的劳动计划书,增强对全方位劳动育人的拓展能力。学校基于“五育融合”维度,驱动“四种机制”保障劳动教育实施。落实劳动教育项目教学运行机制、过程教育评价机制、系统内容关联机制、整体学程贯通机制,确保劳动教育课程和劳动实践周均衡贯穿于各个学期,增强对全过程劳动育人的监管能力。
推行“N+服务”应用
“N+服务”是指劳动教育的延展应用,也是劳动教育“育训共同体”的成果运用。通过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,在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同时,延伸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。学校充分发挥与区域产业对接的专业优势,立足生产劳动实践服务当地。如服务江苏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,成立“劳动实践教育研究院”;服务中小学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,建立江苏省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;服务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,发起绿地认建认养活动;服务国家乡村振兴计划,依托农村光伏发电工程创新“一师一生对一村”劳动实践模式;服务智慧助老行动,建设长寿养生园公益劳动基地等。
劳动教育“育训共同体”既是教学共同体,更是责任共同体。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始终坚持职教类型定位,在目标设定、内容供给、方式途径、机制保障上适应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需要,积极引导全校学生通过辛勤劳动、苦练技能,实现出彩人生,增强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。(孙兵)
发布时间:2022-09-09信息来源:《中国教育报》2022年09月09日第10版 课程周刊 课程教学